為什麼要找出正在擴產的公司?因為擴產等於公司把真金白銀投入未來:多買機器、擴產線、建新廠,之後才有機會把產能 → 出貨 → 營收 → 現金流一路放大。
給小資族的持股檔數建議:分散風險與可管理度的最佳平衡
重點結論(先看這裡)
若你「會做功課、偏主動選股」:8–15 檔最能兼顧分散與可管理度。
若你「偏長線、低週轉」:12–20 檔也可,但一定要有汰弱留強機制。
超過 20 檔,除非有明確流程(核心/衛星分層、定期再平衡),否則績效容易被攤薄。
NVIDIA 下一代 GPU「Rubin 架構」即將登場,採用台積電 3nm 與 HBM4 技術,帶動台股供應鏈新一波投資機會。本文整理 Rubin 概念股清單,包括台積電、世芯-KY、信驊、聯發科,以及矽光子與光通訊族群,提供參考。
美國開始重建貿易壁壘,以保護本土產業及確保國家安全,這使得其他國家在談判桌上的籌碼明顯不足。事實上,美國這種策略性轉變,隱含著更深的經濟動機:透過美元相對貶值,促使其他國家的貨幣升值,進一步降低自身巨額債務的實質負擔。
在AI爆炸式成長的時代,不管是ChatGPT、輔助駕駛、還是智慧機器人,都需要強大的「運算能力」來支撐。而這些強大算力的核心,就是AI晶片。但你可能不知道,這些晶片能跑得快,關鍵其實不只在晶片設計,而是在封裝技術。理理Coco想要搞懂的,就是近年來最熱門的先進封裝技術之一——CoWoS(Chip on Wafer on Substrate)。它就像是替晶片「加裝高速車道」,讓AI的腦袋運轉更快、更省電,也帶動了台灣一連串的相關供應鏈股價發光。
為什麼要關注2奈米供應鏈?本篇文章將透過一張表格,幫助你快速了解哪些台股企業正站在2奈米浪潮的第一線,蒐集從材料、設備、封裝、工程等各個角度進行解析。
中美關稅大戰大部分的小資族大多只敢觀望,因此都有過幾次錯過起漲點的懊悔,很容易讓人在下一次看到強勢開高時,就「不想再錯過」,進而過早出手。問題的核心不是出在技術,而是出在「心裡」。其實早就知道「不要追高」,但每次看到股票跳空大漲,還是會忍不住
近期,黃金價格屢創新高,連平時不關注投資的朋友都在問「現在可以買黃金嗎?」但真正能賺到錢的,往往是那些在市場還沒發現前就悄悄佈局的人。你是否也曾好奇,為什麼專業投資人總是走在消息前?這篇文章將帶你認識黃金起漲前常見的6個徵兆,讓你下次有機會提早發現行情的起點。
許多人在投資時常直覺認為,財報表現亮眼=股價必然上漲。然而,股價真正反映的並非過去的成績單,而是市場對未來成長性的預期。如果忽略了這一點,即使財報再漂亮,也可能買在高點,承受下跌風險。本文將以 2022 年欣興電子(3037)為例,帶你拆解財報數據背後潛藏的警訊,並分享如何用更全面的視角看待投資決策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