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前布局成長股:用兩個未來指標找出擴產中的公司

Telegram share !

為什麼要找出正在擴產的公司?因為擴產等於公司把真金白銀投入未來:多買機器、擴產線、建新廠,之後才有機會把產能 → 出貨 → 營收 → 現金流一路放大。對小資族來說,提早看見這種「把錢花在刀口上」的公司,往往能提早布局成長股;相反地,如果公司只是在講故事、沒看到實際投資,股價就可能只是一陣風。下面用最簡單的兩個指標,幫你快速篩出真實擴張的標的。

為什麼只看這兩個?

  • 資本支出(CapEx)=公司買機器、建廠、擴產線的錢。
  • 投資活動現金流(CFI)=公司在投資上「花出去或收回來」的現金總和。
    重點是:擴產最直接會反映在 CapEx,所以我們把目光放在這一格就好。

先記兩句口訣

  1. 看 CapEx,不看雜項:擴產要看「購置不動產、廠房及設備(PPE)」這一格。
  2. 用比例比力道:單看金額會被公司大小影響,CapEx/營收更公平。

三步驟快速判斷

第一步:找對欄位

在財報或法說簡報找到「投資活動現金流」明細,重點只看:

  • 購置不動產、廠房及設備(PPE)(就是 CapEx)
  • (可選)「處分PPE收入」:如果當期有賣舊設備,會把CapEx淨額看小

第二步:算兩個最重要的比例

  • CapEx/營收(近四季合計,TTM)
    • 用來比較不同公司誰「砸得比較用力」。
    • 粗略感覺:
      • 製造業、半導體:>10–15% 代表偏積極;>20% 很積極
      • 輕資產(軟體、服務):>5% 就很少見,代表有大動作
  • CapEx/折舊(TTM)
    • 1 代表不是只有維修舊設備;>1.5、而且連續幾季維持,常見於擴產期。

第三步:看「變化」而不是只看「一次」

  • 今年的 CapEx(TTM) 跟過去 3 年平均比:大幅變大 → 可能在擴產。
  • 搭配觀察:隔幾季後折舊會上來(新線進入折舊),營收也應陸續放量。

一張小抄(照這樣做就對了)

  • ✅ 只抄「購置PPE」數字當 CapEx
  • ✅ 先算 CapEx/營收(TTM) 排名
  • ✅ 再看 CapEx/折舊(TTM) 是否 >1.5(且連續)
  • ✅ 對比 今年TTM vs 過去3年平均,成長明顯加分
  • ⚠️ 避免只看「每股投資現金流」:因為投資活動裡面常有併購、買金融商品等雜項,會誤判

迷你範例(用感覺就好)

  • 甲公司:CapEx/營收 = 22%,CapEx/折舊 = 1.8(連續四季)
    → 很像在擴產,後續留意營收是否跟上
  • 乙公司:CapEx/營收 = 6%,CapEx/折舊 = 0.9
    → 大多是維修,擴產味道不重
  • 丙公司:CapEx/營收 = 15%,但同時公告「大額併購」而折舊沒有上來
    → 可能是併購/投資為主,未必是擴線

兩個常見誤區(避免踩雷)

  1. 把「投資活動現金流」當成擴產指標
    • 投資活動包含很多非擴產項目(併購、金融資產進出)。請聚焦 CapEx
  2. 只看當季
    • 擴產是多季工程。請看近四季合計(TTM),並和過去幾年比較。

快速檢查清單(存起來)

  • 我抓到的是「購置PPE」這一格嗎?
  • 我用 TTM(近四季合計)來算了嗎?
  • 我算了 CapEx/營收 來比較力道嗎?
  • 我看了 CapEx/折舊 判斷是否超過維修需求嗎?
  • 我對比了今年TTM與過去3年平均嗎?

小結

  • 想找「真砸錢擴產」的公司:看CapEx就對了
  • CapEx/營收 比「誰砸得用力」,用 CapEx/折舊 判斷「是否超過維修」。
  • 再觀察數季,等折舊上來、營收開始放量,擴產故事就漸漸成形。

免責聲明|Disclaimer
RDpapa網站與「理理Coco 的投資觀念筆記」(Coco’s Investment Notes) 所提供之所有內容,僅供學習與交流之用,並不構成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或買賣標的之推薦。
本網站所整理或分享的觀念、資料與市場資訊,來自公開資訊、第三方資料平台及作者個人學習經驗,已盡力求正確與更新,但無法保證其即時性與完整性。使用者應依自身判斷與風險承受能力,自行做出投資決策,並自負盈虧。
網站內容包含但不限於:產業分析、個股追蹤、技術分析、每日股市行情觀察、AI 與機器人相關概念股資訊等,均為個人觀點與學習筆記之整理,非為財務顧問、證券分析師或持牌專業人員提供之建議。
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已理解並同意上述聲明。如需投資建議,請諮詢合格之財務顧問或投資顧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