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股進入熊市別慌!10大關鍵知識筆記,幫你了解跌幅、週期與心態,穩住操作、掌握長線優勢。
熊市時期 | 台股跌幅 | 背景事件 |
---|---|---|
2008 金融海嘯 | -59%(9,800→3,955) | 雷曼倒閉、全球信貸風暴 |
2015 中國股災 | -28% | 人民幣急貶、資金大逃殺 |
2020 COVID-19 | -30%(12,197→8,523) | 全球疫情恐慌、美股四次熔斷 |
2022 美升息+通膨 | -33%(18,619→12,666) | 美聯儲升息壓力、科技股重挫 |
本文部分資料參考自 Hartford Funds《Bear Markets: 10 Things You Must Know》
原文連結:https://www.hartfordfunds.com/…
1️⃣ 熊市的定義:跌超過20% 才算熊市
如果指數從高點往下跌超過20%,才算正式進入「熊市」;跌10~19.9% 叫做「修正」。而從低點漲回20%,則是重新進入「牛市」。
2️⃣ 熊市平均跌幅約 35%
一般熊市裡,股票平均會下跌大約35%。但牛市時,股票平均可是能上漲超過111%。
3️⃣ 熊市是正常現象,不用太恐慌
從1928年到現在,S&P 500 已經經歷過 27 次熊市。但別忘了,同時也出現了 28 次牛市,長期來看,股市還是持續往上。
4️⃣ 熊市其實比你想像的短
一個熊市平均大約只持續 289 天(約 9.6 個月);但牛市平均可以持續 965 天(2.6 年)以上。所以,熊市其實只是過客。
5️⃣ 平均每 3.5 年會遇到一次熊市
長期來看,每隔大約 3.5 年就會出現一次熊市。雖然每次都會讓人心驚,但它其實是市場周期的一部分。
6️⃣ 二戰後,熊市出現的頻率大大減少
在 1928~1945 間,每 1.5 年就一次熊市;但從二戰後到現在,平均要 5.1 年才一次。這代表市場整體變得更穩定了。
7️⃣ 最強反彈日,往往發生在熊市中
S&P 500 在過去 20 年裡,有 42% 的最強漲幅日發生在熊市期間。也有 36% 發生在牛市剛起來但還沒被大家認出來的初期。這代表:很難精準抓到低點,不如持續參與市場。
8️⃣ 熊市 ≠ 經濟衰退
雖然熊市跟經濟放緩常常會同時出現,但不是必然。歷史上 27 次熊市中,只有 15 次出現了經濟衰退。所以熊市不一定就是經濟快完蛋的預兆。
9️⃣ 長期投資人平均會經歷 14 次熊市
如果你投資生涯是50年,那你大概會經歷 14 次熊市。每一次雖然都很痛,但只要撐過去,長期來看影響其實有限。
🔟 熊市雖痛,但股市大多時候是上漲的
在過去 94 年中,只有 21 年是熊市,也就是超過 78% 的時間,股市都是漲的。記住:時間站在長期投資者這邊。
✅ 熊市應對行動清單(實戰用)
行動項目 | 是否完成 | 說明 |
---|---|---|
🔎 檢視資產配置 | 是否有過度集中在單一產業或高波動標的?是否需要部分轉為防禦型(如高息ETF)? | |
📊 定期觀察「總體趨勢」而非短線K棒 | 每週一次觀察長線趨勢即可,避免每天追價殺低。 | |
🧮 設定分批加碼計畫 | 若看好個股或ETF,下跌時分段佈局,不急著一次梭哈。 | |
📆 建立「長期投資紀律」時間軸 | 不看短線帳面漲跌,以3年、5年為單位檢視成效。 | |
✍️ 寫下「當初買進理由」 | 若理由沒變,就不該因為市場情緒輕易賣出。 | |
🛑 不盲目停損,先看基本面 | 判斷是否為系統性修正(大環境)或個股基本面改變,避免恐慌砍在低點。 | |
🧘 保持生活與情緒穩定 | 減少盯盤次數,把注意力拉回生活與學習。 |
台股也會跟著美股進入熊市嗎?
答案是:高度聯動,但也有獨立性。
✅ 聯動的原因:
- 台股出口導向,經濟結構與美國需求高度相關
- 美股大跌時,全球風險情緒會同步惡化,資金抽離新興市場(包含台灣)
- 台積電等大型權值股在全球資金中扮演重要角色,容易受到美國市場風向影響
📌 例如:
- 2020年初疫情爆發:美股熔斷,台股也從1萬2千點迅速跌至8,500點(跌幅超過30%)
- 2008年金融海嘯:S&P 500 跌了56%,台股從9,800點一路殺到3,955點,跌幅更重
🧠 但台股也有自己的「節奏」與特色
- 外資動向影響更大,台股有時會「提前反應」或「過度反應」
- 台股產業集中(如電子半導體佔比高),有時會因族群輪動而與美股不同步
- 法人與主力籌碼變化更容易影響短線波動
理理Coco 的投資觀念筆記
Coco’s Investment Notes|小資也能懂的投資世界,用筆記陪你一起理出財富邏輯。
免責聲明|Disclaimer
Rdpapa網站與「理理Coco 的投資觀念小筆記」(Coco’s Investment Notes) 所提供之所有內容,僅供學習與交流之用,並不構成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或買賣標的之推薦。
本網站所整理或分享的觀念、資料與市場資訊,來自公開資訊、第三方資料平台及作者個人學習經驗,已盡力求正確與更新,但無法保證其即時性與完整性。使用者應依自身判斷與風險承受能力,自行做出投資決策,並自負盈虧。
網站內容包含但不限於:產業分析、個股追蹤、技術分析、每日股市行情觀察、AI 與機器人相關概念股資訊等,均為個人觀點與學習筆記之整理,非為財務顧問、證券分析師或持牌專業人員提供之建議。
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已理解並同意上述聲明。如需投資建議,請諮詢合格之財務顧問或投資顧問。
理理Coco|Coco’s Investment Notes
一邊和專家學習,一邊寫下實用的觀念和思考方式。希望把複雜的投資世界,轉換成簡單、容易理解的筆記,與同好一起成長,一起練習成為更有底氣的投資者。
~並專注於AI與機器人領域